本次研修活动由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指导,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国际商务与语言服务工作委员会、中语智汇科技(厦门)有限公司主办,以 “理论突破 + 技术实战 + 生态构建” 为三维坐标,汇聚行业顶尖专家、吸引全国各本科及高职院校外语相关专业学科建设带头人及骨干教师齐聚一堂,共话 AI 时代外语教育的创新发展。
开幕式致辞:擘画“AI + 外语”教育新蓝图
林明金教授强调AI对推动外语教育变革的重要性,指出全球化与人工智能融合背景下,外语教育需紧跟时代,培养具备新质传播力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国家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需求。叶麟总经理代表主办单位欢迎嘉宾,介绍了中语智汇在智慧教育领域的探索成果,表达了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融合、助力外语教育数智化转型的决心,并预祝研修班成功。随后,全体参会人员集体合影留念。
前沿思想碰撞:解码外语教育数智化转型
开幕式后,专家围绕AI赋能外语教育展开讲座。

北京语言大学王立非教授率先指出智能语言服务融合 AI 与 NLP 技术,属新质生产力,可提供翻译等自动化服务。我国该领域企业多、规模大,但国际竞争力待提升。他分析厦门企业和人才占比高,却存在人才分布不均、高端人才短缺等问题,需培养复合型人才破解矛盾。

紧接着,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王朝晖教授解读高职英语新课标时指出,教学已转向“核心素养”导向,AI可借虚拟仿真职场场景提升学生跨文化与职场能力,契合教育部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也呼应了课标中探索信息化教与学方式转变的要求。

随后,集美大学张海燕教授立足福建“海丝”优势,提出“区域国别+国际传播+国际组织”培养体系,已见成效,强调外语人才需兼具“语言解码”与“文明互鉴”能力,呼应厦门定位。

同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李琳教授分享了数智背景下《国际商务礼仪(英)》智慧课程实践,该课程以OBE理念为核心,构建“四维图谱”系统,通过案例分析、互动实训等助力学生衔接外事活动,提升跨文化能力,学生反馈相关能力有提升,课程还获多项校级项目支持,为混合式教学提供参考。

此外,福建师范大学林明金教授剖析生成式AI双面性:作为新质传播力核心载体,它能提升教学资源生成效率,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多方面支持,但也存在算法偏见、“幻觉”等风险。他提出“AI辅助+人工审核”的混合教学模式,引发对技术伦理的反思,强调需平衡技术创新与人文价值。

最后,中语智汇杨盛洲副总经理聚焦本次研修班“AI+外语”主题,介绍了自主研发的智能实训平台:依托AI算法实现场景化任务设计与实时反馈,构建学习闭环,覆盖英语听说读写译全技能训练。平台融合AI与虚拟现实技术,开发VR商务英语等虚拟仿真项目,为院校提供可复制的“AI+外语实训”解决方案。

次日,AIGC 人力资源行业应用教练陈炳辉带来实用的 AI 工具实战分享,助力教师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教学能力。
陈炳辉教练围绕外语教师核心痛点与 AI 破局之道展开分享,内容涵盖 AI 工具在听说读写全场景的应用、教学策略优化及实战演练与课程共创等。工具实战环节,他边演示各类 AI 工具边提问,现场交流不断,有效提升了 AI 工具应用能力。
结业考试:工信部人工智能相关证书资质考核

作为研修班的关键收尾环节,结业考试聚焦工信部人工智能应用工程师证书资质认证要求,检验教师们人工智能专业素养,助力其在 “AI + 教育” 跨界领域构建专业竞争力。
图片
企业参访:走进百度飞桨,触摸 AI 技术前沿

7 月 20 日上午,研修班组织教师们赴百度飞桨(厦门)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开展参观交流活动。在专业讲解员的细致引导下,教师们系统了解了飞桨深度学习框架的技术架构、文心大模型的多元应用场景、AI Studio 教学平台的核心功能特点,以及飞桨在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数字文旅等领域的实际落地案例。
参观过程中,教师们对飞桨构建的教育生态体系展现出浓厚兴趣,为今后教学实践中如何做好 “技术选型” 与 “场景融合” 积累了宝贵经验、提供了重要参考。生态协同构建:打造外语教育数智化共同体

此次“AI赋能国际传播与外语人才培养”高端研修盛会,为外语教育数智化转型筑牢基石。从理念碰撞到实战实操,从技术洞察到生态共建,为教育工作者解锁新路径。
中语智汇期待更多同仁携手,借AI破传统边界,共育具有新质传播力的复合型人才,共绘外语教育数智化新篇,让数字技术深度赋能国际传播与人才培养,推动外语教育革新前行。